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焦点
  • 休闲
  • 娱乐
  • 时尚
  • 知识
  • 综合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时尚 > 东西问丨何宏: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,世界美食为何 “臭”味相投?

    东西问丨何宏: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,世界美食为何 “臭”味相投?

    发布时间:2025-11-10 05:33:28 来源:成都浪漫樱花丝足会所 作者:休闲

      中新社合肥11月5日电 题: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,臭世界美食为何“臭”味相投?东西到鲱

      ——专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教授、饮食文化与烹饪营养领域专家何宏

      中新社记者 赵强

      臭鳜鱼、问丨纳豆、何宏何味鳐鱼酱、从臭蓝纹奶酪、鳜鱼鲱鱼罐头……全球不同饮食文化中,鱼罐存在诸多以“臭”闻名的头世食物。它们为何能实现跨越,界美成为不同人群餐桌上的相投美食?近日,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教授、臭饮食文化与烹饪营养领域专家何宏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,东西到鲱从起源、问丨风味共性与文化差异等角度,何宏何味解读人类饮食文化中“臭”味相投现象。从臭

    2025年8月13日拍摄的臭鳜鱼。(资料图)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

    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      中新社记者:放眼全球,不少食物以“臭”闻名。您如何看待不同地域“臭”味美食的共性与差异?

      何宏:在自然界,吃起来苦的和闻起来臭的食物,大抵可能对人体不太好。人类在进化过程中,感知到这些情况后,就对吃起来比较苦的和闻起来比较臭的食物有排斥,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本能。

      但有趣的是,慢慢也发现了一些“闻起来臭,吃起来香”的食物。

      为什么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一些以“臭”为特色的美食?这是因为过去食物的相对匮乏,加上一些食物因自身特性而易变质,人们想方设法让其保存下来,由于微生物和其他因素的作用,出现了一些腐败变质现象。

      人类曾通过实践,甚至以生命为代价,才发现部分变臭的食物不仅可安全食用,而且对身体也并无危害。

      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,臭食的具体形态无论是原料选择、制作工艺还是食用方式,都存在差异,而这恰好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。而这些差异背后,藏着共同的密码——人类生存智慧的体现。

    2016年4月23日,哈尔滨最大规模奶酪品种展示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。图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现场核对奶酪展品。中新社记者 于琨 摄

      中新社记者:为什么“异香”的发酵风味,能逐渐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受甚至喜爱?这反映了人类对饮食风味的哪些追求?

      何宏:实际上,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,人们都难以接受这种“异香”的发酵风味。其得以传播开来,主要由于当时物资的相对匮乏。

      如今,全球化的浪潮推动多元文化观念被广泛接受,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食物彼此融通,一些愿意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的人,敢于主动去尝试这些“臭”味美食。

      跨越文化界限的,与其说是味道本身,不如说是人们开放、探索的心态。

      中新社记者: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中,徽菜中的“臭”味美食如何被国际食客认知?这类风味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?

      何宏:臭鳜鱼和霉豆腐是徽菜里面非常有特色的两道菜。在传统徽菜体系中,这两道菜并没有被放在突出位置。进入21世纪以后,随着中国经济发展,旅游业欣欣向荣,徽菜中的这两道“臭菜”逐渐被更多中国人认知,臭鳜鱼也以其特殊风味越发受到食客青睐。

      臭鳜鱼能否被国际食客广泛接受?对于这件事,我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。因为它不仅涉及单一的口味问题,也涉及超出这种口味以外的文化交融与接受问题。

      面对全球化的餐桌,要找出中外口味的“最大公约数”,不要被所谓“正宗”束缚。在面对不同食客时,要适当匹配契合与创新。

    2019年12月28日,第二届徽菜美食文化节在黄山市的中国徽菜博物馆举行。图为外籍友人学做臭鳜鱼。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

      中新社记者:从中国臭鳜鱼到世界各国的发酵美食,“臭”味似乎成为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符号。您觉得这些带有“烟火气”的风味,在促进中外文化理解与交融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?

      何宏:饮食文化的传播往往是“润物细无声”的,它比书本上的知识更直观、更贴近日常生活。一盘臭鳜鱼、一块霉豆腐,背后与一个地区的气候物产、历史变迁和人群性格等有关。就像今天很多人能接受奶酪、纳豆,有其背后的影响因素。

     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,中华饮食文化也获得了更多认同与欣赏。包括臭鳜鱼在内的这类“臭”味特色美食,也不再仅仅是食客猎奇的对象,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真心理解、喜欢,并愿意日常品尝的美食。(完)

      受访者简介:

    何宏。受访者供图

      何宏,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教授,长期从事饮食文化及烹饪营养研究工作,著有《中外饮食文化》《民国杭州饮食》《寻味二十四节气》《飘香的历史画卷》等20本饮食文化专著、教材,校注《醯略》《乡味杂咏》《食物本草汇纂》等8本饮食文化古籍。

    • 上一篇:天问一号“抓拍”星际来客,是如何拍到的?解答来了
    • 下一篇: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观察:打造智慧参会新标杆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东西问丨何文义:十五运会如何助推“粤港澳体育湾区”建设?
      • 宁夏银川凤凰公园迎赏秋高峰 周末超6万市民醉享五彩秋韵
      •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韩非、杨易、吴丹、靳武决定逮捕
      • 较强冷空气明起登场,这些地方或有暴雪
      • 天津海关“胰岛素通关快线”服务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
      • 哪天放假、怎么调休?2026年放假日历来了
      • 北京多区11月7日供暖点火
      • 美媒:美国前副总统迪克·切尼去世 终年84岁
      • (文化中国行)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
      • 东西问丨何宏: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,世界美食为何 “臭”味相投?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深化与东盟合作 广西南宁智慧农业加速“走出去”
      • 国台办:凡是以身试法的“台独”顽固分子,无论身在何处,都将依法终身追责
      • 国台办:凡是以身试法的“台独”顽固分子,无论身在何处,都将依法终身追责
      • 东北省际高铁首次形成闭环(产经观察·收官之际看工程)
      • 社院青年来谈“新”丨《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》——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
      • 国务院台办回应连续新增两位发言人:更好宣介大陆对台方针政策
      • 湖南怀化发现疑似贩卖婴儿犯罪线索 已抓获4人解救3名婴儿
      • 112∶75 广东队“开门红”
      • 内蒙古冰雪旅游季在“中国驯鹿之乡”启动
      • 订单可以等,生命不能等!外卖小哥及时抱住误闯马路小孩|暖心画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东西问丨何宏: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,世界美食为何 “臭”味相投?,成都浪漫樱花丝足会所   苏ICP备13038730号 sitemap